上周四下午,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将申请立项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需要》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进行了公示,并就此公开寻求建议。
这意味着,自诞生到今天已有70多年历史的隐藏式汽车门把手,或将不再是车企可以随便选择用的部件,国家有关部门将对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和制造进行强制性需要了。那样,将来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推行,将对广大普通用户的买车和用车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呢?
※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前世今生
表面上来看,大家开始关注隐藏式门把手这一“新鲜事物”是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的确,回想13年前特斯拉Model S刚刚投产时,其前卫的外形设计与当年的内燃机动力传统燃油车型形成了鲜明反差,特别是Model S使用的隐藏式车门把手更让人们视为新能源汽车的标志性设计元素之一。
参考图片:特斯拉Model S
而事实上,早在1952年,奔驰便在其推出的300SL车型上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这一设计。刚开始,奔驰300SL是以赛车的身份亮相于勒芒大奖赛等知名汽车赛事,并凭着其出色的表现取得了多个冠军。随后,奔驰于1954年8月将这款赛车进行了量产。
参考图片:奔驰300SL
奔驰300SL让人们视为1950年代最具魔力的量产跑车,其向上开启的鸥翼门到今天都还被广大车迷津津乐道。只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家并没对该车设计独特的门把手产生什么兴趣。却不知,为了尽所有可能降低汽车高速行驶期间的空气阻力,奔驰300SL破天荒地将门把手安放在了车门本体内部,成为第一款真的使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汽车。
参考图片:奔驰300SL及其隐藏式门把手设计
可能是遭到了奔驰300SL的启发,在此之后一些超跑品牌出于美观和空气动力性能优化的目的,也在自己推出的跑车商品上应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这一设计,比如法拉利、阿斯顿·马丁等等,这里就不逐个赘述了。
参考图片:法拉利296及其隐藏式门把手
参考图片:阿斯顿·马丁 DB11及其隐藏式门把手
随后,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高速发展,各品牌在推出新能源汽车商品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效仿特斯拉,将隐藏式车门把手引入到了自己家里车型上面,甚至车企有意要叫人们形成一种新的认知——只须是新能源汽车,就必须要使用隐藏式车门把手。
※ 隐藏式车门把手对汽车风阻的影响
对于隐藏式车门把手来讲,喜欢的人爱不释手,讨厌的人嗤之以鼻。诚然,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对于汽车外观美化有着不小的帮忙用途;同时,因为使用隐藏式门把手的车型有着愈加光洁的车身,确实也能够帮助减小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不过你是不是仔细想过,隐藏式车门把手对于减小整车的空气阻力,到底可以起到多大的帮忙用途呢?
到底什么是风阻系数?
依据从专业参考资料中查看到的讲解来看,风阻系数是衡量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阻力的无量纲参数。其计算公式为:正面风阻力=Cd×ρ×A×v²×0.5,其中ρ为空气密度,A为迎风面积,v为行车速度。
影响风阻系数的核心原因:
应该注意的是,风阻系数不代表绝对风阻,对于汽车而言,其风阻系数还需要结合车型体积加以综合评估。比如,车身造型和细节处置对汽车行驶时的风阻有直接影响,当行车速度超越80km/h时空气阻力占比将超越60%;并且,风阻系数Cd每减少0.01,纯电车型的NEDC续航将增加10km,提高成效远超燃油车的1-3km。
参考图片:汽车风洞试验
不过另据悉,相比传统的外露式车门把手,单个隐藏式门把手可以减少0.003Cd的风阻系数,个别测试中发现仅可以减少0.0001Cd的风阻系数。虽然客观上的确可以帮助汽车降低行驶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从而减少能耗并延长续航,但因为帮助用途比较有限,只能说是聊胜于无罢了。
※ 隐藏式车门把手带来的害处
近年来,国内发生了多起因隐藏式车门把手失效致使的交通事故救援失败案例。比如,2025年3月发生的小米SU7高速公路碰撞失火事故,2024年4月发生在山西运城的问界M7追尾事故,2023年12月发生在广东的特斯拉Model 3碰撞失火事故,2022年发生在广西贵港的雷克萨斯LM碰撞失火事故......
参考图片:山西运城问界M7追尾事故
虽然在这类有着重大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中,隐藏式车门把手失效并不是致使职员遇难的直接原因,但这类事故无不反映出隐藏式车门把手在断电、碰撞等极端场景下失效,会给职员逃生和救援工作带来紧急困难的问题,并且也突显出汽车门把手在电子化设计和安全冗余之间的矛盾。
这类事故不但叫人们彻底认识到了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害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与汽车制造企业对隐藏式车门把手这一设计的深思。只不过可惜,那些因隐藏式车门把手失效而在交通事故中陨落的生命再也没办法挽回了......
※ 《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需要》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行后将带来的改变
依据这次工信部官方网站的公告来看,5月8日公示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需要》强制性国家标准现在正处于公开寻求建议阶段,后续还将进一步修订。至于具领会在什么时间正式推行,官方暂时还未透露。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包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公司等。
就近况来看,现在海外暂时还没和本标准有关的安全技术指标。不过此前,国内已经有两份与汽车门把手有关的规范颁布,分别是QC/T 988-2014《汽车车外门拉手》、QCT1211-2024《乘用车车门内开拉手总成》,其对门把手的耐久、强度、耐高低温、耐振动、耐腐蚀等进行了技术需要。但伴随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应用,暂无标准对其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进行技术需要。
从具体内容来看,《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需要》规定了汽车应对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需要、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对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需要、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需要与试验办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需要与试验办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需要与试验办法。
依据工信部的官方表述:隐藏式门把手暴露了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有潜在安全风险、辨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的逃生和救援风险。比如在碰撞、失火等事故中导致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了救援及逃生妨碍;另外因为没有明显、统一标志,也增加了紧急状况下的操作困难程度。而将来推行《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需要》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目的,则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
参考图片:奇瑞瑞虎9的机械应对式车门内把手,坐落于车门内储物格前方
另外从救援逃生的角度来讲,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与汽车失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需要,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可以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可以预防门把手的误用途,从而减少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对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辨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减少乘员紧急状况下的逃生困难程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预防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 编辑点评:
客观来讲,汽车整车商品使用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并无过错,但作为承载职员出行的交通工具,汽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大家的出行安全息息有关。任何应用在汽车上的设计、功能和配置,都要在本着考虑职员生命安全的首要条件下进行,而不是凌驾于人的生命安全之上,为了设计而设计。
在此,大家期望汽车制造企业在使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同时,可以做到足够的安全冗余;同时也期望国家可以尽快健全并推行关于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达成汽车门把手设计制造的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