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immy
编辑:Benjamin
2025年2月,某国内汽车品牌在行驶中忽然发生刹车失灵,虽然大多数的用户安然无恙。两天后车企也是紧急发表了声明并全力不承认了“刹车失灵”的说法,称之为“制动帮助降级”。这个说法显然又“委婉”又蔑视网友们的IQ,制动不就是刹车的意思,明明是的刹车踩不动踏板,但这也从另一角度凸显了一个问题——远程干涉的不合理性。
车企后来经过调查,也明确了产生“制动帮助降级”是什么原因。原来是车企忘了续费刹车帮助系统的会员,致使在25年伊始的时间会员失效。著名视频节目“陈翔六点半”里调侃刹车付费的段子,一下照进了现实。网友们纷纷给该车企“想办法”,建议气囊弹出前观看广告,行驶中付费消除车窗马赛克,方向盘转一圈后付费解锁余量等。
显然网友们是被该车企气笑了,支的招也都是调侃和吐槽,但日常大家的车企们也确实干了不少不靠谱的操作,过去有某日系车企需要付费解锁刹车减震功能,还有某德系车企把座椅加热通风等功能打包售卖,还分了月卡/年卡/终身三个档次,最最最不靠谱的是空调是付费的,是的就是那个烧你的油,用你买的车空调,开启得收费。
即使汽车的舒适性能可以当做增值服务,但刹车制动这种关乎生命安全的系统为何会在新能源汽车上出现这样不靠谱的bug。答案是。旧的车型使用真空帮助泵链接踏板与制动系统,而大部分新车型车把真空帮助换成了电子帮助并安装了芯片。如此做的目的可以通过升级汽车OTA来控制和优化一些功能,但缺点也很明显,真空帮助泵失效但用大力还能踩下去,但安装有芯片的帮助系统失效后会被辨别为非法设施直接让踏板与刹车之间的链接断开,直接致使了事故中用户踩不动刹车的状况。
芯片作为汽车自动化的要紧部件,除去上面提到的刹车系统,车机系统以外还会广泛的用于汽车其他的要紧部件,譬如新能源车最重要的电池。在23年对新能源车投诉的统计分类中,电池虚标,里程数不达标,甚至锁电池,锁充电速度频频榜上有名。
让人迷惑的电池度数
以前大家开燃油车,一箱油多少钱,能开多远,冬季几个油夏季几个油,基本上有的驾龄的司机都能明确的讲出,但换到电车上,虽然与燃油车一样存在季节/路况等耗能原因,但新能源用户好像对耗电/充电环节更为关注,除去电量焦虑外,更多的用户讨论的是锁电池,充电变慢,越开续航越少等话题。
这类平台帖子点开看下去,都是在说我们的车忽然续航不对了,有些是升级了OTA有些是去4S店保养后,有些则毫无预兆的忽然变少。一部分较真的用户去真的测试了电池的实质容量,发现比买车时候的标称的要少5度电,于是来到4S店讨要说法并需要测试,但4S店不只没测试,反而说这是为了保护驾驶员和乘车人的安全等说辞搪塞。难道我买的不是整个电池吗?为何未经我的允许你可以降低我的电池容量?
每个车企都会在车出厂前对电池进行一定量的锁电,不同就是多少,有些厂商是5%、有些是10%。这种做法意在保障电池寿命和安全,也就是说你买一辆标称60度的车,实质电池的容量可能是65甚至是70。到这里“锁电”都是正常的,由于车企卖你的时候就没说这是65度,你也是当60度买回来的。这个60度也就是申报的电池容量。
但后续的二次锁电,就是一个十分值得商榷的行为了。新能源车作为自动化汽车,其行车的不少数据车企都是了解的,电池自然也不例外,当车企发现某些型号/批次的电池有异常的时候,或许会对这部分电池实行远程二次锁电,其目的看上去是为了安全考虑。但事实上其中却还有更多的意思——二次付费。
国家规定电池损耗20%以上需更换,那二次锁电的这部分能否算损耗?我买了一辆60度的车,电池质保期内,锁5度自然损耗10度,能否需要免费更换新电池?但非常遗憾,在网络上搜了一大圈之后尚未发现有成功的案例。国家也未对这样的情况做出讲解。有用户由于锁电的问题与4S店交流,结果4S店服务职员回复的时候直接把参考说话的艺术错误的复制了上去,当问及什么时间能解锁的问题时,服务职员回复,等大家把电池换的差不多了吧..吧..吧。难绷啊,二三十万的车子,也这样的卑微。
OTA让汽车变成了期货
前些年苹果过去由于推送让cpu降频的OTA而遭到欧盟的诉讼和罚款,特斯拉也由于锁定汽车电池和充电速度被挪威法院断定侵犯权益,被判向每位用户支付1.6万刀赔偿。明明是车上有些功能和硬件,自己也是真金白银买回来的,为何还要额外支付成本?
从特斯拉造电车开始,变革的早已不止是动力系统,更是让汽车从一次性消费变成了期货产品,怪不能埃隆马斯克过去说,不要把眼光放在车子本身的价值上。到了现在无论特斯拉还是目前的造车新权势们都从功能付费盈利的路上尝到了甜头,2022年,特斯拉包含自动驾驶软件在内的服务与其他业务达成了营收 68.02亿USD,增加了65%,占到了其总营收的9.36%。特斯拉长期 30% 左右的毛利率那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的,小鹏汽车也依赖软件达成了毛利率的疯涨。在2022年一季报中,小鹏汽车表示,x pilot的软件货币化将成为常常性收入,成为汽车销售收入的一部分。在去年年中,截止6月30号,小鹏汽车整车毛利率为10.6%,将去年的- 5.5%有着巨大提高。
大家早已在手机上领会过OTA带来的便利和不烧钱白嫖功能的喜悦感,但当这套模式被搬到汽车上时已经变质。车企的算盘是将商品一分为二,即汽车本身和OTA系统,说人话就是你买的是车,拥有对车的所有权,但OTA的常识产权和主导权还是厂家。
车企成功学会将来的部分话语权,即便买车的时候明确被告知所拥有些功能,通过OTA车企可以把车子的配置做进一步的划分,看上去只有5个配置的特斯拉可以通过OTA变成50+个配置。一次性买车消费变成了持续的甚至无限扩展的持续消费行为。甚至连手机上不收费的高德导航我也可以拿出来再卖一次,你还说不出什么,真是妙啊。
除去推送各种极品的付费商品,OTA还肩负着采集行驶数据的“重任”,大家都知道的特斯拉FSD和国内各大车企的端到端大模型,都是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练习而来的,虽然贡献点数据也没什么。但某些车企的做法真的非常叫人不悦。有用户说自己收到了OTA更新的推送,屏幕显示此次升级优化了各种功能强烈建议升级,为了让自己爱车愈加攒劲就点了“更新”。结果等下载完成又弹了个对话框出来,表明这次升级涉及到采集汽车的各种数据,甚至包含用户的搜索记录,导航目的地等敏锐的隐私数据。不点赞同没办法继续,也没办法退出。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属实无语。
修理保养也是机关重重
王师傅当修理汽车工半辈子可能也没想到有一天修理汽车也会成为被告,前一阵闹的沸沸扬扬的维修新能源电池的案子最后也是以被判缓行宣告结束。以前给燃油车刷mcu最多就是让车子失去质保,目前给电控系统解锁被车企二次锁定的电量会被视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罪”。这一锤落下来估计全国的修理汽车工将来都要掂量一下了。就说这个处罚,有必要这么狠吗?要不是车价8万电池12万的修理费,哪个想冒着风险去路边摊给我们的爱车修理呢?
合着买个车能否开,到哪里修自己说了都不算呀,对你说还别不服气,你要去4S店讨个说法,那就是我为你开车安全着想。有位小姐姐用户电池损毁需要修理,4S店价格18万,可车价才12万。谈起这个不靠谱价格店家就说为了小姐姐安全和自己品牌形象,小姐姐反驳说我掏18万修理汽车可以,你可以给我保证将来我这电池不发生问题吗?店家说大家保证不了。
这一番操作下来,假如你的新能源车不幸出了事故发生了损毁,去路边摊没人敢修,敢修的也没人能修,能修的可能被判刑,去4S店修理汽车比车价还高,不修又开不了。这个循环真的结结实实的闭合了。什么你说有保险?先不说各种为新能源车特设的条约,目前车保险是3年不出险才会有累计打折,先交3年全额保费再说,等第4年可能电池就先不可以了。
目前新能源车层出不穷,一年换2代,价格一路降到8万一台新车,在车企光环和科技”加持下看上去物远超所值。但车价实惠的背后,额外的功能收费,高昂的保险成本,霸道的修理费却鲜有提及。车里装4个大电视可以手机投屏,能在车里躺着联机打王者荣耀。屏幕多=高科技=好车,这个等式好像越看越顺眼,不禁想,一辆车非常重要的功能不该是把人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吗?好了,目前又多了一个不买电车的原因。